登录注册 退出
  • 首页

  • 关于我们

    • 总会简介
    • 总会宗旨
    • 组织结构
    • 捐款方式
  • 新闻资讯

    • 总会新闻
    • 县区动态
    • 媒体报道
    • 行业资讯
  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慈善项目

  • 公益基金

  • 信息公开

    • 财务会计报告
    • 年度工作报告
    • 收支明细
  • 爱心档案

    • 爱心企业
    • 爱心人士
  • 志愿者中心

    • 义工制度
    • 志愿服务
  • 慈善文化

    • 政策法规
    • 慈善视频

→ 爱心档案

  • 爱心企业
  • 爱心人士
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
最新项目更多>>

  • 爱心圆梦

    已筹款:¥140364.00
  • 留住乡愁

    已筹款:¥60255.00

公益路上的暖色调

2025-06-30 12:00

来源:永慈风采

公益路上的暖色调

——记冷水滩区慈善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唐三华

石涧竹

 

在永州市中心城区,有这样一位年轻女子,她笑脸如花,浑身阳光,乐于助人。如果把长期坚持做公益比作一场连续剧,那么,她既是“编剧”(项目策划),是“导演”(项目执行),也是“演员”(爱心奉献)。自2017年3月加入慈善行业以来,她始终坚守公益初心,主导策划7个标杆性公益项目,整合社会资源超293万元,组织志愿服务活动412场,惠及困境儿童、老人等弱势群体9600余人次。其卓越贡献获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“爱心志愿者”、湖南省“逆风飞翔”项目优秀志愿者、“湖南省最美志愿者”等多项荣誉,成为区域公益领域的引领者。她,就是冷水滩区慈善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唐三华。

 

加入协会纯属机缘巧合

 

唐三华出生于1990年,现为预备党员。在谈及为何加入慈善志愿者协会这个公益组织时,唐三华说:“纯属机缘巧合。”原来,唐三华生了两个孩子之后,没有事做,而她的姐姐冷水滩区慈善志愿者协会。“因为姐姐的关系,自己为了让生活多一点色彩,跟她出去走动,有所触动,见到一些老人家很孤独、无助,于是加入了。加入之后,感觉有点味道,就这么一直坚持下来了。”

唐三华永远忘不了2017年暮春的那一天。“那年三四月的某天,我跟姐姐到白竹亭社区走访一个特困户,一个七八十岁老奶奶,残疾人。老人家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,一直没有结婚,生活很不方便。我们去到时,正是饭点。她坐在轮椅上,吃的是锅子里的剩菜剩饭,她的手畸形,吃饭不利索。住的环境也不好,自己当时很震撼: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困难的人!”

那一刻,唐三华心里震撼不已:自己生活虽然很平凡很普通,与那些富贵人家相距悬远,没想到还有些人的生活比我更艰难!

如何以自己的绵薄之力,帮助社会上极少数的困难群体?唐三华陷入思考。最后,她决定效仿姐姐,加入慈善志愿者协会。

“加入协会的门槛很低,只要有时间参与活动即可。所以,对我来说,没有什么压力,不影响带孩子。孩子有公公婆婆带,婆婆当时很年轻,丈夫在外赚钱养家。”

 

项目实施要靠群策群力

 

慈善志愿者协会是一个公益组织,没有财政拨款,所有资金来源于社会爱心人士或基金会的捐助。如何群策群力把爱心人士奉献的爱心精准传递到被资助对象身上,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,是值得每一个慈善工作者思考的。

加入协会不久,唐三华就发现了项目实施对慈善事业的重要性,于是聚焦于这一块,很快有了自己的感悟、观点和建议。

“对于从事文艺创作的人来说,好作品是策划出来的。慈善项目也是一样。通过项目策划,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与社会公平。”唐三华介绍说:“我们通过调动社会资源,将物资、资金和服务精准投向弱势群体例如农村低收入老人、因病致困群体,不仅可以弥补公共服务的覆盖盲区,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。而对于那些困境孩子来说,可以点亮他们的希望之光。”

为此,她先后组织实施了“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”返哺好人志愿服务项目、“守护纯善少年”困境儿童帮扶志愿服务项目、“逆风飞翔”事实孤儿帮扶项目等 7 个志愿服务项目,服务对象涵盖困境儿童、困境老人、残疾人、低保家庭等,累计达 9600 余人次。

“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是‘守护困境中的纯善少年’,这些孩子大多数父亡母弃(改嫁)或父母重疾没有能力抚养。而孩子心地善良、积极向上。我们一直在做,一直在帮助这些孩子。目前帮助的还有60多个,我们帮他们实现小心愿、过生日,开展一些集体活动。在协会及爱心老板的资助下,在蔡市镇建立了一个“简心成长营”,主要用于寒暑假的安全托管,希望他们有一个大家庭的生活环境。我们做一些监管,教孩子们一些防护知识,找来一些大学生做他们的工作,让他们跟大学生交流思想,鼓励他们向优秀大学生看齐。我们不奢望每个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,只希望他们不被社会所抛弃。”

此外,“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”项目尤为引人瞩目。该项目创新性地形成了“物质帮扶 + 精神关怀 + 社会倡导”三维服务模式,不仅为困境中的好人提供物质支持,更注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怀与鼓励,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关注这一群体。凭借其独特而有效的模式,该项目在省级志愿服务大赛中脱颖而出,斩获“金奖”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。

 

两个感人至深生动案例 

 

在采访过程中,唐三华给我讲了“守护困境中的纯善少年”和“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”两个项目各一案例,令人感动。

五年前,唐三华等人结识了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一个男孩,孩子父母亲均是残疾,爷爷奶奶在他七八岁时就去世了,他是“事实孤儿”。年龄虽小,但他很懂事,每天煮饭菜给父母吃,为父母买药,把家里一切安排妥妥当当。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,协会为他改造了一个房间,叫“宝贝小屋”,增添了床、书桌、衣柜,刷白墙体,修补缝隙,还用水泥浆刷了倒板,安装了电灯。读初一时,协会邀请孩子参加长沙七天六晚的冬令营活动,他说很想参加但还是不去算了,因为母亲出走,自己去了没有人做饭给爸妈吃。后来,协会联系村里安排任照顾他父亲,孩子到了冬令营表现很好,积极打扫寝室卫生,留饭菜给迟到的同学。临近初中毕业,孩子对考高中没有信心。因他没收入,想出去打工。后来在唐三华的鼓励下考上了一所职中,而且在全省智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。后来,男孩又陷入纠结:将来要不要考大学?唐三华获悉情况,鼓励他努力奋斗。协会一个好心姐姐转给他1500元钱,算是资助。当那个姐姐第二次转钱给他时,他拒绝了。他说:我都十六岁了,我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。那个姐姐一听,就让他到自己店子里打寒假工。春节前后,干了三十来天,得到了3000元报酬,孩子十分开心。

冷水滩有个艾奶奶,靠擦皮鞋捡垃圾收养了三个弃婴。最大的是养女,1970年捡回来时就坐不起,一直养她到五十岁。艾奶奶觉得自己年龄大了,就把她嫁给了一个有智力障碍的男子,并于2018年住进了廉租房。后来,养女因病去世,艾奶奶痛哭不已。 1975年,艾奶奶在某医院的楼梯间发现了一个弃婴,捡回来之后视如己出,倾心将其养大。孰料养子出去打工之后,与她断了往来。2008年,艾奶奶又捡回一个弃婴,作为孙子抚养。刚捡来时感觉正常,带了几个月后发现他的反应比较迟钝。有人劝她放弃,艾奶奶心想:都捡回来了,不能再抛弃,不管怎么样也是一条生命。五年后,家庭发生变故,老伴不幸病逝,家里不仅没了经济来源,照顾女儿和孙子的重担也全部落在了艾奶奶一个人身上。为了生计,艾奶奶每天帮女儿擦洗完后就出去捡废品,实在没办法时就在垃圾堆里捡些别人扔掉的烂菜回来煮着吃。在协会和志愿者的帮助下,投入一万多元,帮她改造房子添置了冰箱洗衣机。2020年,协会组织老人家到长沙参加一个活动,坐高铁去的,艾奶奶十分感动。艾奶奶的孙子今去了广东打工。艾奶奶2023年11月去世时他回来了,虽然有点智障,但懂得感恩。

 

与时俱进创新帮扶渠道

 

唐三华深知,要解决帮扶对象的实际生活困难,资金和物资的筹集至关重要。多年来,她积极整合各方资源,通过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、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、永州中南口腔医院、永州人和保安公司以及众多爱心个人的紧密合作,成功筹集资金和物资总价值 293 万余元。

在她的努力下,231 名困境儿童获得了价值 67.32 万元的助学金和总价值 8 万余元的各类礼包;全市 64 名困境中的好人得到了近 160 余万元的生活补助金和心愿金;近 200 名困境老年人收到了价值 2 万元的米、油等生活物资。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,有效提升了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,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与温暖。

“最近两年,我在推动协会与时俱进,开启公益数字化转型之路,积极探索‘新媒体 + 志愿服务’的新模式。在我的倡导下,协会成功构建了新媒体矩阵,通过精心制作的 97 个公益视频和 2 场直播,筹集了近 10 万元的善款和物资。同时,我们还创新性地建立了‘消费助困’帮扶模式,通过视频直播,帮助 6 户困难家庭实现了农副产品云端直销,为困难家庭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。”

唐三华并未止步于此,她还着眼于未来,预计在 2025 年形成“企业订单 + 家庭生产 + 平台代销”的完整产业链,助力 50 个困难家庭年均增收 5000 元,为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路径。

当前,唐三华正助力区慈善志愿者协会全力推进“志愿力量赋能乡村振兴”行动计划。她致力于构建“物质帮扶 + 技能培训 + 产业扶持”三位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

在她的规划中,力争到 2026 年培育出 10 个“志愿力量赋能乡村振兴”示范点,带动 300 户困难家庭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她相信,通过不懈的努力,公益的力量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,为困难家庭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本机构不接受任何要求资金回流的捐赠,违者依法追究责任!

户名:永州市慈善总会

开户行:永州农村商业银行逸云路支行 账号:82013850001296096

地  址:永州市冷水滩区翠竹路139号 电话:0746-8363063 8363073 湘ICP备19011021号-1

技术支持: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

  • 永州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